2013年第3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酶联免疫检测的基质干扰及消除方法
    吕芳,徐锐,林洪,隋建新,曹立民
    2013, 3(1):0-59.
    [摘要](1393) [HTML](0) [PDF 1.03 K](382)
    摘要:

    目前孔雀石绿类残留是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之一。本研究选用大菱鲆、大黄鱼和南美极白对虾3种阴性 样本,利用商品化试剂盒研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酶联免疫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样本基质组分的存在会导致检测结果 产生显著的偏差,其中蛋白质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利用9 ^三氯乙酸对提取液进行处理,可以简便有效地去除干 扰蛋白,显著降低基质干扰程度。在0.5/匕的加标浓度下,3种水产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基本维持在120 ^ ~130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2 ^,基本达到了实践中筛选检测的要求

    2  烟熏罗非鱼片产品HACC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
    陈胜军,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戚勃,马海霞,邓健朝
    2013, 3(1):0-14.
    [摘要](1257) [HTML](0) [PDF 648.00 Byte](482)
    摘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中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运用HACCP原理,对 烟熏罗非鱼片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产品质量的影口向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原料接收、辅料接收、腌渍、烟熏和成品保存 等5个工序为烟熏罗鱼片生产的关键控希(点,提出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制度,以将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降 低到最低程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本研究为液熏罗非鱼片的实际生产加工建立HACCP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  水体中典型环境激素的种类及污染现状
    李风铃,江艳华,姚琳,李兆新,王联珠,翟毓秀
    2013, 3(1):0-44.
    [摘要](1433) [HTML](0) [PDF 848.00 Byte](683)
    摘要:

    环境激素是一类具有雌激素活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外因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激素,与 激素受体结合,影响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分泌量,或使机体产生对内源激素的过度反应,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引 发生殖、发育、免疫等机能障碍。环境激素极易在水体环境中汇集,对水生生物产生较大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水体 中5种典型环境激素的种类、来源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状状况,并探讨了部分种类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指出环 境激素未来的研究趋势.

    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三苯甲烷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渔药残留
    郭萌萌,谭志军,孙晓杰,吴海燕,孙伟红,邢丽红,李兆新,翟毓秀
    2013, 3(1):0-51.
    [摘要](1257) [HTML](0) [PDF 1.50 K](362)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三苯甲烷类染料、氯霉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5类共23种渔用药物残 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C1;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正己烷进一步除脂,滤膜过 滤后进行分析。采用Atlantis dC1;色谱柱,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含0.05 %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 离后,目标分析物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正负离子切换扫描方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所选定的23种化合 物在12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其中,4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和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5 ~20.0 ng/mL,检出限均为0.3 !g/kg;8种磺胺类化合物、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线性范围为5.0 -100.0 n//mL,检出限 均为2.0 !g/kg;4种四环素类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0 ~ 200.0 ng/mL,检出限均为5.0 !g/kg。23种化合物的平均添 加回收率为50.4 % -118.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 % -17. 2 %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可用 于水产品中5类渔用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査。[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51 -58]
     

    5  欧洲鳗鲡种苗使用孔雀石绿后的残留评估
    林丽聪,樊海平,钟全福,林煜,吴茂生,邹红梅
    2013, 3(1):0-27.
    [摘要](1211) [HTML](0) [PDF 1.03 K](403)
    摘要:

    将初始体质量为(5.0 ±0.5) g的欧洲鳗鲡,经质量浓度为0.2 mg/L孔雀石绿浸浴24 h后换水1/2,再以0. 1mg/L 孔雀石绿浸浴24 h,经2次换水,每次换水2/3,将污染鱼体捞出,移人无污染的水泥池,另以相同规格未经孔雀石绿 浸浴的欧洲鳗鲡作为对照组,按《无公害欧洲鳗鲡静养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正常养殖管理。定期抽取试验组和对 照组鳗鲡各10尾,测定规格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鳗鲡体内的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残留, 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方法检测限均为0.5 !g/kg。结果表明,试验组鳗鲡养殖至240 d,鱼体体质量达100 g 时,鳗鲡体内未检出孔雀石绿,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量仍达(2. 2 ±0.4) !g/kg;养殖至300 d,鱼体体质量达182 g时, 无色孔雀石绿未检出;对照组试验过程均未检出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在欧洲鳗 鲡体内代谢缓慢,且无色孔雀石绿在鳗鲡体内残留时间较孔雀石绿更长,种苗期间使用孔雀石绿,极易导致孔雀石绿 在鳗鲡养成品中残留。[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27 -32]
     

    6  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在牙鲆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刘莹,李兆新,郑炯,邢丽红,王英姿
    2013, 3(1):0-19.
    [摘要](1094) [HTML](0) [PDF 956.00 Byte](424)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牙鲆肌肉组织中的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3 -氨基 -2-噁唑烷酮(A0Z)的残留浓度。在(22 ±2) T条件下,研究了单剂量口灌条件下(以80 mg/kg计),呋喃唑酮及其 代谢物A0Z在牙鲆肌肉中的代谢规律。结果显示:1)呋喃唑酮在牙鲆肌肉组织中的药-时曲线出现明显的双峰现象, 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第一?欠达峰时间.aZ1)出现在2 h,第一次达峰浓度CmaZ1)为3 060.5 !g/kg;第 二次达峰时间._)出现在8 h,第二次达峰浓度C腿⑴为508. 3 !g/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 9;平均滞留时 间MRT为6. 9 h,说明呋喃唑酮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消除时间较短。2)代谢物A0Z在牙鲆肌肉中的药代动力学 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为0.2,吸收半衰期,施为3.2 h,分布半衰期为4.2 h,消除半衰期 ,邛为95.1。说明代谢物A0Z在牙鲆体内吸收、消除所需时间较长,直至停药后528 h仍然能够检测到残留。[中国 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19-26]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乙氧喹啉残留
    孙雷,贾方,孙宝山,刘江
    2013, 3(1):0-70.
    [摘要](1118) [HTML](0) [PDF 1.19 K](398)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 - FLD)检测水产品中乙氧喹啉残留量的方法。试样加入碳酸钠溶液 和丙酮振荡提取后,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萃取分配"取正己烷层浓缩近干后,再用乙腈溶解,溶解液经氧化铝固相萃 取小柱净化,收集所有过滤液,氮气吹干定容后,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乙氧喹啉在0.01?10 !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在添加浓度为0.01、0. 02、0. 5、1.0 和2.0 mg/kg5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1.2%?94.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方法的测定低限为 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乙氧喹啉的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3(1) :70 -76]
     

    8  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认证效益调查分析(三) ——对水产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
    王世表,刘巧荣,宋怿,孟娣,郑重,黄磊,邹婉虹,王远博
    2013, 3(1):0-100.
    [摘要](1219) [HTML](0) [PDF 729.00 Byte](500)
    摘要:

    为深人了解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以下简称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工作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情况’分别对地 方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工作机构、水产养殖企业和水产品消费者开展了问卷调査。调査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无公害 渔业产品认证的社会效益认可度较高,但无公害渔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调 査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 (1): 100 - 106 ]
     

    9  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快速测定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
    王媛,钱蓓蕾,于慧娟,蔡友琼,黄冬梅
    2013, 3(1):0-82.
    [摘要](1159) [HTML](0) [PDF 510.00 Byte](323)
    摘要:

    分析比较了 3种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商品化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其灵敏度、精密度、符合性和稳定性均 能满足目前对氯霉素监控的限量要求。胶体金免疫产品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合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 现场筛选。[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82 -86]
     

    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吴广州,孟娟,时彦民,简康,时兵,王世清,
    2013, 3(1):0-94.
    [摘要](1419) [HTML](0) [PDF 773.68 K](6993)
    摘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和不破坏样品等诸多特点。 水产品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红外 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3(1):94 -99]
     

    11  N -丙基乙二胺快速净化结合UPLC-MS/MS测定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
    严忠雍,张小军,梅光明,李佩佩,龙举
    2013, 3(1):0-65.
    [摘要](1110) [HTML](0) [PDF 1.19 K](393)
    摘要:

    建立了 N -丙基乙二胺快速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水产样 品先用乙酸乙酯提取,用N -丙基乙二胺吸附净化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氘代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方法在0.1 ~10.0网/kg的添加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5.9% ~ 102. 3%,相对标准偏差为3.67% ~5.24%,定量检 出限为0.1 !g/kg。方法除杂净化效果好,快速简便,可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日常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3(1):65 -69]
     

    12  基于DNA检测技术鉴定水产加工品原料的研究进展
    <BR>姚琳,江艳华,李青娇,李晓川,朱文嘉,翟毓秀,王联珠"
    2013, 3(1):0-33.
    [摘要](2024) [HTML](0) [PDF 742.00 Byte](630)
    摘要:

    水产加工品原料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研究对建立水产加工品的原料甄别技术,防止以低值鱼冒充高 值鱼,促进公平贸易,维护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以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水产加 工品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情况,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重 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33 -39]
     

    13  一种孔雀石绿快速检测金标试纸条的优化和评价
    张亮,谢海平,马伟成,林颂雄,魏丹燕,郑水和,陈曰富
    2013, 3(1):0-77.
    [摘要](2008) [HTML](0) [PDF 751.00 Byte](505)
    摘要:

    利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对某种市售金标试纸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用0. 007g/mL的硼氢化钾溶液 对试纸条优化后,使得该快速检测金标试纸条对结果的判断更准确、清晰,避免了误判。研究说明优化后的试纸条可 以用于现场操作,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检测限2.0!g/L),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和推行水产品市场准人制度 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77-81]
     

    14  对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的思考
    张振东"
    2013, 3(1):0-40.
    [摘要](2592) [HTML](0) [PDF 541.00 Byte](686)
    摘要:

    水产苗种是渔业养殖生产的源头和基本生产资料。加快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发展,对加快现代水产种业建 设与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国家级场种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在现代种业建设下加快发展的建议:加强全国水产原良种场管理、加强政策 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及加强对国家级场的宣传与弓丨导。[中国渔业质量与 标准,2013,3(1):40 -43]
     

    15  当前我国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探讨
    牟少飞
    2013, 3(1):0-1.
    [摘要](914) [HTML](0) [PDF 753.00 Byte](402)
    摘要:

    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措施。 应处理好“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管理成本与管理收益、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4个主要关系,坚 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部门联动、综合施策”3个基本原则,统筹运用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 经济手段,重点加强产地环境、投人品、生产过程、产地准出、市场准人等5个环节的全程监管,提升发现、评估、防范和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能力。[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1):1 -5]
     

    16  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研究发展
    尚德荣,宋怿,许玉燕,赵艳芳,郭莹莹,翟毓秀,宁劲松,盛晓风,丁海
    2013, 3(1):0-6.
    [摘要](1279) [HTML](0) [PDF 1.11 K](574)
    摘要:

    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JECFA)67次会议对食品中铝暴露的风险 评估报告为主要依据,分析了铝的毒性,给出了铝及其铝化合物毒性的综合评价。指出JECFA推荐铝的健康指导值 为人体每千克体质量每周可容许摄人量为1.0 mg/kg由于不同形态铝的毒性相差甚远,因此测定总铝意义不大。 特别是对于水产品及其希(品,铝主要以稳定的、不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有机铝形态存在,而毒性较高的无机可溶态铝占总铝的百分比<5%。因此,分析铝在食物中的具体形态,对探讨铝的毒理学行为、生物利用率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  李斯特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健舜,朱凝瑜,孔蕾,何中央,方维焕
    2013, 3(1):87-93.
    [摘要](1052) [HTML](0) [PDF 965.00 Byte](401)
    摘要:

    李斯特菌属包含6个种,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兽鱼共患食源性病原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细胞壁水解酶基因8存在于李斯特菌各个种,具有两端保守区与中间可变区;+72 -228基因区域则特 异存在于伊氏李斯特菌。通过对8竞争性PCR+22 -228特异性PCR的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可同时鉴定李斯特 菌各个种的多重PCR反应体系,敏感性达102CFU/mL对其余15种细菌均无扩增。将该反应体系应用于135株疑似 李斯特菌的水产品分离株,并结合种别确证试验,表明该多重PCR的准确率达100%。该检测体系操作简便,并具有 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与稳定性,能够满足水产品中李斯特菌快速筛选与种别鉴定的需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