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B 类”
  • 喜报|本刊多篇论文入选《学术精要数据库》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首次入选并被评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
  •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 浏览排行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3年第卷第5期
    • 研究论文
    • 陈倩倩,刘家卿,王英泽,孙云飞,成永旭

      2023(5):1-9,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1

      Abstract: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 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 HSI)一直呈下降趋势,且9月的HSI显著高于11月(P<0.05);苏州雄蟹的HSI是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P<0.05);泰州雄蟹的HSI在9—11月则是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9—11月上海、苏州和泰州雄蟹的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9月和11月的GS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其中10月上海雄蟹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但肝胰腺中粗脂肪的含量要高于性腺和肌肉。此外,在雄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10月苏州雄蟹的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 TFAA)含量最高,9月上海雄蟹的必需氨基酸百分比(Percentage of essential amino acid, PETFAA)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必需游离氨基酸(Essential free amino acid, EFAA)是甲硫氨酸(Met)、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总体而言,月份因素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雄蟹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10—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出肉率(Meat yield, MY)较高,且9—11月雄蟹的鲜甜度一直在增加,苦味值一直在降低,均是11月的口感最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 13(5):01-09]

    • 魏艳超,王燕妮,王伟,王文杰,顾祎鑫,张正,化文原,战钰

      2023(5):10-1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2

      Abstract:

      以人工繁育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24L∶0D、16L∶8D、12L∶12D、8L∶16D、0L∶24D共5个光周期实验组,通过为期 8 周的养殖试验,探讨不同光周期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生长、脂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L∶24D外,大泷六线鱼幼鱼在实验条件中存活良好,存活率均大于95%。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平均体长增长率和饵料转化率在12L∶12D光周期下达到最大值,与16L∶8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酶除甘油三酯外,其余代谢酶在12L∶12D 和16L∶8D光周期条件下活性较高,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12L∶12D光周期下达到最低值,且均与16L∶8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大泷六线鱼幼鱼适宜生长的光周期为12L∶12D和16L∶8D。[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10-16]

    • 杜瑞雪,叶元土,张玮岚,肖旭全,吴韬

      2023(5):17-30,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3

      Abstract:

      试验以池塘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28 d的短期禁食,通过比较不同禁食时间下、鱼体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以及背部肌肉的质构特性、持水力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在循环水系统中禁食对商品鱼食用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禁食时间中,草鱼和斑点叉尾鮰各部位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在第14 d时显著降低(P<0.05)。草鱼粗蛋白质含量在28 d开始降低,斑点叉尾鮰粗蛋白质含量在7 d前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P>0.05)。2种鱼肌糖原的含量均为7 d前降低,随后增加的趋势(P>0.05)。草鱼禁食28 d、斑点叉尾鮰禁食21 d时,背部肌肉系水力最小;背部肌肉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肌纤维面积显著减小(P<0.05)、肌纤维密度增加,肌纤维内脂滴数量减少。本试验表明,在循环水系统中,短期禁食影响草鱼和斑点叉尾鮰的鱼肉品质,草鱼禁食28 d、斑点叉尾鮰禁食21 d效果最佳。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此方法改善鱼肉食用品质具备较强的可行性,相关结果为鱼类食用品质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17-30]

    • 张明,寇文利,张国清,董浩,张永勤,宋钢,张德福,励建荣

      2023(5):31-38,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4

      Abstract: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SPHJ965为宿主菌,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并命名为ΦSPHJ965,进一步分析了该噬菌体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对紫外线和氯仿的敏感性,测定了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最后进行了清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ΦSPHJ965的效价为3.4×109 PFU/mL,对pH以及氯仿的耐受性较强,但对温度和紫外线较敏感,60℃以上时滴度有明显的下降,经紫外线照射30 min后便丧失对宿主菌的裂解能力。该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是0.000 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90 min,暴发量为40 PFU/cell。对宿主菌的清除实验表明,ΦSPHJ965在6 h内对宿主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 h后实验组的OD595值逐渐升高,但始终远低于对照组值,说明该噬菌体对宿主菌具有一定的裂解效果,但不能将宿主菌完全裂解。污水经ΦSPHJ965处理1 h后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该噬菌体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综上可知,ΦSPHJ965的效价较高,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具有作为大肠杆菌生物清除剂的应用潜能。[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31-38]

    • 综述
    • 杨泽禹,黎慧,吴志强,王李宝,史文军,郑飞,刘殿春,万夕和

      2023(5):39-45,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5

      Abstract: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水产动物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对养殖、人类及环境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容易被忽略。本研究从水产动物耐药性致病菌的含义、污染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存在问题、预防和削减方法等角度进行剖析,以期引起业界重视。[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39-45]

    • 杨婷婷,彭超,陆廷瑾,张海涛,汪泽生,王新池,宋超

      2023(5):46-52,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6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滥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养殖过程安全控制技术,从养殖源头上消除水产品食用安全问题。本研究总结了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46-52]

    • 程波,彭嘉琪,王新月,何雅静,任源远,穆迎春,孙慧武

      2023(5):53-6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3.05.007

      Abstract:

      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提升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从残留限量、检测方法、产品质量等角度梳理了中国现有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情况,发现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存在安全限量标准数量和涵盖养殖种类不足、限用药物和农药类检测方法标准不全面、投入品和养殖环境类标准亟待修订等问题,并从规范渔用化学药物的管理、全产业链构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残留限量、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制修订研究方向和内容。[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53-66]

    • 行政咨询
    全选
    显示模式: |
    • 张杨, 李凯华, 徐媛原, 张微, 肖曼, 吴丹, 张玲

      Abstract:

      建立了罗非鱼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罗非鱼样品匀浆,经含有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采用QuEChERS净化粉将提取液净化除杂,水浴氮吹浓缩,流动相溶解定容。样液经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与甲醇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UPLC-MS/MS选择电喷雾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检出限为0.30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3个添加水平(n=6)下罗非鱼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98.3%~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4.2%~8.8%。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适用于开展罗非鱼中甲基睾酮残留的检测。

      • 1
    • 崔看利, 周文婧, 郝其睿, 黄丽, 覃东立, 霍堂斌, 黄晓丽

      Abstract:

      为了探究哈尔滨地区精养(JY)和半精养(CF)两种养殖方式下,主养鲤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两种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及其PICRUSt功能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精养池塘水质优于半精养池塘,水体TN、TP浓度均低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TOC浓度显著低于半精养池塘(p<0.05)。半精养池塘水体及底泥pH均显著低于精养池塘(p<0.05)。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底泥中NH4+-N浓度成正相关关系。两个池塘底泥中优势菌门分布较为一致,共有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id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但优势菌属存在一定差异,精养池塘的则为Smithella、Syntrophaceae、Syntrophobacterales等,而半精养池塘的优势菌属为Arenimonas、Xanthomonadales、Luteimonas等。两个养殖池塘底泥菌群的主要功能基本一致,但两者代谢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体NH4+-N、pH、TOC及底泥pH是影响两种池塘底泥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 1
    • 张钰伟, 戴世明, 杨春雷, 庞雷, 赵磊, 马振华

      Abstract:

      近几年,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在我国海南搁浅的案例较多。2021年6月12日和2022年10月11日各发现一头瑞氏海豚(A、B)分别搁浅于海南省万宁和乐镇大花角海域和文昌市铺前镇木兰湾海域,由于伤势和病情过重,分别于2021年6月14日14时25分和2022年11月14日死亡。本研究检测了2头瑞士海豚的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并通过解剖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2头海豚皮下脂肪较薄,均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并且2头海豚血液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平均体积均高于正常范围。瑞氏海豚B尸检发现,其内脏炎症出血严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存在大量寄生虫,并且消化系统内无食物以及其他异物。瑞氏海豚A的死亡是体表外伤感染引发并发症,胃肠可能存在炎症而长期无法进食,营养高度不良,心脏及肝脏损伤等原因综合影响。瑞氏海豚B由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被大量寄生虫寄生,导致肺气肿,肺出血,黏膜脱落出血和存在较多溃疡灶,并且搁浅时间久表现严重高渗性脱水,重症肝炎、肾炎、肾出血等多器官病变,最终全身败血而亡。本研究通过检测搁浅瑞氏海豚的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解剖分析其死因,为搁浅海豚的救助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

      • 1
    • 杨飞, 余雯雯

      Abstract:

      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熔融混纺,制备了PP/PE/TiO2复合纤维,研究了TiO2含量对复合纤维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作为微聚集体均匀地分散在复合纤维基质中,随TiO2含量增加,聚集体尺寸越大。TiO2的加入对复合纤维的熔融温度(Tm)无显著影响,少量TiO2具有成核促进作用,提高结晶速率,使结晶度增大。随着TiO2含量增加,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和结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少量TiO2对复合纤维具有增强增韧的作用。光降解200h后,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结节强度损失率与TiO2含量的变化趋于线性关系,随TiO2含量增加,复合纤维力学性能显著降低,断裂强度、结节强度损失率显著增加,光降解性能增强。

      • 1
    • 殷雪琰, 王洁琼, 王雨晴, 刘笑, 来青继, 翟云忠

      Abstract:

      本文分析水产养殖中饲料、窝料、饵料、水样及水产品中地西泮(Diazepam,DZP)的存在情况,并建立了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DZP含量在0.5~20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在饵料、水样和水产品中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1.0μg/kg、0.5μg/L、1.0μg/kg;三种基质中1.0μg/kg、5.0μg/kg和10.0μg/kg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85.2%~106.5%、82.3%~108.0%、90.7%~116.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分别为3.6%~5.1%、2.7%~ 4.3%、2.1%~2.6%。通过调查发现,7份养殖用饲料中均未检出DZP;28份垂钓中使用的窝料、饵料检出率达66.7%,浓度范围为2.2~213090μg/kg;10份诱鱼剂中均检出DZP检出率达100%,浓度范围为637~3471mg/kg;27份水样中DZP检出率达85.2%,浓度范围为0.4~9.8μg/L和71份淡水鱼中DZP的检出率为54.9%,浓度范围为0.5~21.8μg/ kg。由此可见窝料、饵料及诱鱼剂的使用可能是养殖水体和水产品中DZP频繁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消费者食用安全和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潜在风险,亟需加强DZP监管和监测。

      • 1
    • 李娜, 郭莹莹, 朱文嘉, 姚琳, 江艳华, 耿照梦, 王联珠

      Abstract:

      目的 本论文分析研究了影响食用琼胶品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食用琼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和监督检测部门合理运用产品标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针对影响食用琼胶品质的主要指标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水分、灰分及凝胶强度等)、安全指标与净含量等要求进行不同产地的样品收集,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技术参数。结果 《食用琼胶》行业标准中将其分为干制琼胶与凝胶琼胶两种产品类型,其中干制琼胶的水分含量不高于20 g/100g,灰分含量不高于5 g/100g,凝胶琼胶的灰分含量不高于1 g/100g,两种类型的产品凝胶强度均要求不低于200。结论 本研究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使用者正确运用标准提供合理依据和技术参考。

      • 1
    • 张钰伟, 邓正华, 黄星美, 赵 旺, 温为庚, 王雨, 陈明强, 于 刚

      Abstract: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最佳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 , 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

      • 1
    • 张家鑫, 马宁, 张辉, 谷晶, 杨国军, 王华, 李章良

      Abstract:

      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总结了光-Fenton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Fenton氧化体系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影响光-Fenton氧化体系效率的因素以及其在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开发新型催化剂以实现H2O2原位光化学生成和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是实现光-Fenton氧化体系工程化应用的关键,为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1
    • 余海芬, 徐桦, 陶军, 吴真善, 包蔚, 朱晓芸

      Abstract:

      标准方法验证是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保障检验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测定水体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定量限、精密度及方法回收率几方面进行方法验证,并对本方法的实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优化。结果表明:17种磺胺类药物在5.0 ng/mL~5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2值均大于0.997,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8 ng/mL,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4.6%~105.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89%~12.89%。该方法的建立,可为监控水产养殖过程中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提供技术依据。

      • 1
    • 张明, 于振兴, 檀茜倩, 吕欣然, 张国清, 张永勤, 董浩, 张德福, 励建荣

      Abstract: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水产品高度易腐败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开发天然保鲜剂一直是水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广泛的抑菌效果和优秀的抗氧化活性,植物提取物已成为合成保鲜剂较有希望的替代品。本文在讨论水产品腐败机制与植物源活性成分抑菌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简要分析了当前的局限性和解决办法,展望了未来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拓展植物提取物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1
提交
元数据检索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编辑部
主  编:崔国辉
副  主  编:孙慧武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南青塔150号,邮编100141
电  话:010-68695891
国际刊号:2095-1833
国内刊号:11-60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