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B 类”
  • 喜报|本刊多篇论文入选《学术精要数据库》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首次入选并被评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
  •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 浏览排行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14卷第5期
    • 研究论文
    • 丁玉竹,孙琰晴,刘小静,王景,高琪,崔庆奎,罗晶晶,薛敬林,刘永春,韩典峰

      2024,14(5):1-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1

      Abstract: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水中酰胺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海水样品过滤后使用自动固相萃取仪过HLB柱富集、净化后用3 mL正己烷溶液洗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对洗脱液进行检测,利用外标法对目标物定量。该方法中2-甲基-6-乙基苯胺(MEA)、2,6-二乙基苯胺(DEA)、异丙甲草胺的检出限均为6.0 ng/L,定量限均为15 ng/L;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的检出限均为12 ng/L,定量限均为30 ng/L。MEA、DEA、异丙甲草胺的线性范围为1.0~25.0 μg/L,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的线性范围为2.0~50.0 μ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5.3%~9.5%,加标回收率为68.7%~103.0%。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满足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可用于海水中酰胺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 曾汝,胡铁焕,胡采芹,曾艳艺,孙金辉,王超,崔培

      2024,14(5):7-1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2

      Abstract:

      华南地区池塘养殖面积大、产量高、随着绿色健康养殖标准体系新要求和养殖尾水排放新标准的出台,池塘养殖环境质量要求趋于严格。本研究对华南地区养殖池塘开展试验,构建沉水植物修复池塘(MFP),并与邻近的养殖投饵池塘、蓄水池塘和景观池塘进行比较,以探讨沉水植物修复对池塘环境质量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轮叶黑藻、密刺苦草和菹草组合的沉水植物构建群落及修复半年后,MFP水体透明度提高50%以上,并持续增加至全塘清澈见底。随着修复时间从半年到1年进一步延长,MFP水体NH+4-N、TN、Zn、Cr、Pb、Cu、TP含量均显著下降,下降率介于23%~92%;底泥TN、TP、TOM及重金属Cu、Zn含量亦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27%、42%、45%及70%和30%;MFP水质和底泥均达到清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中沉水植物构建群落可协同降低池塘水质和底泥环境中氮、磷含量,缓解养殖池塘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抑制藻华暴发,稳定池塘生态环境,为构建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提供基础支撑。

    • 张方琪,陈嘉娴,候勇康,王丽君,廖韬梁,栗志民

      2024,14(5):17-25,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3

      Abstract:

      采集北部湾海域湛江、北海、东兴和防城港4个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活体质量(BM)、壳质量(SM)和软体质量(SPM)。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表型性状与软体质量的关系,同时计算各群体西施舌的鲜出肉率。实验结果如下: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不同,湛江、北海、东兴3个群体均为壳长变异系数最小:分别是4.952、5.822和2.365;湛江群体壳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3.297);北海群体软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1.977);东兴和防城港群体活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0.885和19.223;防城港群体壳高变异系数最小(4.877)。比较4个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平均鲜出肉率,防城港群体出肉率最高,达到44.982%,东兴群体的出肉率最低,为36.713%。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较多呈现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湛江群体西施舌壳长和壳宽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北海群体壳高和前缘长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东兴群体后缘长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防城港群体壳长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表型性状,保留对软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的表型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湛江群体:mZJ=-14.037+0.246SL+0.296SW;北海群体:mBH=-51.555+1.740SH-0.723AL;东兴群体:mDX=-15.597+0.668GL;防城港群体:mFCG=-51.500+0.955SL。该研究为西施舌人工养殖、生物学研究及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潇阳,任玉清,黄应邦

      2024,14(5):26-33,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4

      Abstract:

      海洋捕捞业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整体行业危险性一直居高不下,渔船事故率和船员死亡率也远超其他行业。本研究以英国渔船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英国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渔船事故资料,将涉及到的人为因素分成瞭望过失、操纵过失、驾驶过失、船艺过失、疲劳过失和检测过失6大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渔船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项人为因素的关联度,探讨人为因素在渔船事故中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该方法能够对造成英国渔船事故发生的各类人为因素进行直观计算,并清晰呈现各类人为因素所占比重,最终得到影响渔船事故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为瞭望过失,明确了安全瞭望在船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对中国渔船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 黎玉林,江林源,李坚明,李雪岳,何金钊,韩书煜,黎姗梅,吕丽虹,唐春,甘文林,覃汉振,黄广杰

      2024,14(5):34-45,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5

      Abstract:

      采用“绿色食品标准+”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检验广西渔业26个无公害农产品(鱼类22个,龟鳖类4个)在药物残留(含化学污染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质量安全水平,每个鱼类检验药残30项、重金属残留4项,每个龟鳖类检验药残25项、重金属5项,结果表明:(1)26个产品所检验的药残和重金属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和国家其他相关标准要求。其中26个产品共检验药残760项(允许检出项408项),药残项全部未检出。(2)26个产品共检验重金属108项,有106项(占98.15%)位于最优的30%的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水平内;有63项重金属(占58.33%)未检出,其中无机砷未检出;(3)由(1)和(2)结果叠加:检验的26个无公害农产品在药残和重金属残留的质量安全水平上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高质量安全组合标准水平,本研究判定其为高质量安全农产品。结果表明:无公害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中蕴含有大量高质量安全农产品。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新的高质量安全农产品认证认定、明确标示出更多高质量安全农产品供给消费者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综述
    • 杨佳雯,游水平,宁丽军

      2024,14(5):46-52,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6

      Abstract:

      肌肉质构特性是评价水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质构仪可以客观、快速地测定水产品肌肉质构特性,在水产养殖研究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质构仪可以比较出不同水产品的品质差别。本研究简要概述了质构仪构造及原理、评估水产品品质的质构参数并详细阐述了不同品种、不同饲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地区养殖对水产品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通过质构参数分析水产品肌肉品质差异以及质构参数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并对质构仪的应用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席润梓,刘晓坤,陈小钰,吕文刚

      2024,14(5):53-59,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4.05.007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讨水产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系统分析该行业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采用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其次,利用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结果,对水产品预制菜的市场规模、消费趋势、竞争格局等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实证基础。通过深入分析行业现状,本研究揭示了目前制约水产品预制菜发展的具体问题,并指出了4条关键解决路径。通过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有助于推动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及便捷性的多元化需求,为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 行业资讯
    全选
    显示模式: |
    • 徐小栋, 杨臻, 李英, 贾芳慧, 乔璐, 胡鑫, 徐锦华, 孙慧武, 穆迎春

      Abstract:

      地西泮又称安定,是一种苯二氮卓类镇定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癫痫等疾病。长期摄入会产生易怒、头痛乏力以及药物依赖等毒副作用。中国目前尚未批准地西泮作为水产养殖用药,但草鱼、鲫鱼、鲤鱼等淡水水产品中地西泮却频有检出。地西泮在食用水产品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草鱼等大规模养殖鱼类在地西泮污染水体暴露条件下,食用草鱼肌肉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富集代谢残留规律和食用相关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对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残留在草鱼肌肉组织中的富集代谢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环境相关浓度条件下,仅当地西泮水体浓度达到100 ng/L及以上时,草鱼肌肉存在残留超标风险。草鱼肌肉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残留绝对浓度排序为:地西泮>去甲地西泮>奥沙西泮>替马西泮。草鱼肌肉中去甲地西泮是相较于其他代谢物含量最高的主要代谢物形式,并且呈现出与地西泮相似的富集代谢规律且半衰期与地西泮相当,其潜在危害作用不容忽视。利用 WT1.4 软件计算了草鱼肌肉中地西泮超标条件下的休药期。基于不同地西泮暴露浓度下草鱼食用肌肉组织中地西泮残留水平,结合每日推荐膳食摄入量开展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草鱼肌肉中地西泮残留对成人、儿童及幼儿的膳食摄入风险整体处于可接受水平。本研究为地西泮的污染控制、毒理研究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1
提交
元数据检索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编辑部
主  编:韩刚
副  主  编:穆迎春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南青塔150号,邮编100141
电  话:010-68695891
国际刊号:2095-1833
国内刊号:11-60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