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9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活性酵素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杨铿,蒋魁,洪敏娜,徐创文,陈海谊,胡晓娟,曹煜成,杨莺莺
    2019, 9(3):1-8.
    [摘要](440) [HTML](0) [PDF 2.64 M](944)
    摘要:

     通过探究活性酵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及养殖池水质的影响,为稳定养殖池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共设3组(实验组A、B和对照组),各组均投喂3餐/天,对照组不拌活性酵素,实验组A、B分别拌活性酵素2餐/天、3餐/天,试验周期为45 d。分别于投喂后的第15、30和45天测定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并每3天测量养殖池pH、温度、溶解氧(DO)、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等水质指标,初始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均未检出。结果显示,使用活性酵素的2个实验组均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拌料2餐的实验组A增重率为(962.02±13.55)%,高于拌料3餐的实验组B(726.58±16.04)%,实验组A体长为(5.50±0.14)cm,高于实验组B(4.70±0.15)cm,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说明活性酵素拌料2餐/天投喂为宜。对照组养殖池水的氨氮、亚硝酸氮含量波动大,分别高达(2.70±0.03)mg/L和(0.31±0.01)mg/L,而2个实验组的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始终低于0.5 mg/L和0.1 mg/L的安全浓度水平,表明活性酵素在稳定养殖池氨氮、亚硝酸氮含量方面的作用显著。3组的养殖池DO范围为10~13 mg/L、温度范围为19~23 ℃、pH值范围为7.5~8.4,表明活性酵素对养殖池DO、温度、pH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说明,活性酵素拌料按照2餐/天投喂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养殖池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的增加,调节改善养殖池水质。[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01-08]

    2  翘嘴鲌形态特征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
    张涛,周剑光,陈建武,何力
    2019, 9(3):9-18.
    [摘要](420) [HTML](0) [PDF 1.99 M](967)
    摘要:

     为了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样品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人工养殖翘嘴鲌群体的6种组织(心脏、眼晶状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翘嘴鲌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头背平直,口上位,下颌厚,向上翘起,突出于上颌之前;鳍式为背鳍D. ⅲ—7和臀鳍A. ⅲ—20~24;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23~26;2)翘嘴鲌的心脏、眼晶状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中的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6、6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6、1、6、6、4和4条。翘嘴鲌的LDH和MDH具有组织特异性,肌肉组织LDH可作为鉴定翘嘴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本研究可为翘嘴鲌种质鉴定及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09-18]

    3  加工逆环境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邓旗,温玉萍,孙力军 ,王雅玲,蒲月华,孙东方,钟杰青
    2019, 9(3):19-25.
    [摘要](350) [HTML](0) [PDF 2.00 M](892)
    摘要:

     为研究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加工环境中胁迫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玻璃试管法,以不锈钢片为接触面,研究不同时间下SP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不同基质(虾汁液和LB液体培养基)中SP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SP生物被膜形成的120 h内的动态过程。以改良的96微孔板法分别研究共存腐败菌或混合腐败菌(4种菌,共11种组合)、消毒剂(过氧化氢、84消毒液、次氯酸钠和乙酸,共4种)和抗菌脂肽对SP成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60 h时,SP形成生物被膜的量最大;其在虾汁液中的成膜能力比LB培养基中的强,在基质浓度为0时仍可生成生物被膜。金黄杆菌、假单胞菌和摩根菌的存在会减弱SP被膜形成能力;共存体系中,多菌形成生物被膜的OD630值可达0.3~0.4,多菌成膜能力低于SP单菌成膜能力而高于其他3株单菌的成膜能力。乙酸可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0.3%次氯酸钠(NaClO)会促进被膜的形成;预作用于微孔的脂肽浓度和SP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呈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SP在常见的加工接触面不锈钢片上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SP成膜能力较强,在寡营养或消毒剂存在的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在与其他腐败菌共存的体系中也可形成较多的生物被膜;抗菌脂肽能够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对虾加工环境中腐败菌生物被膜的危害识别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19-25]

    4  三疣梭子蟹营养和风味品质比较分析
    郭亚男 ,韩刚 ,杨臻 ,宋金龙 ,王潇 ,穆迎春 ,孟娣
    2019, 9(3):26-33.
    [摘要](421) [HTML](0) [PDF 909.47 K](935)
    摘要: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广泛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域,以黄海、东海产量居高。三疣梭子蟹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等成分含量可直接反映其营养品质,而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甜菜碱、核苷酸、糖原及矿物质等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均与三疣梭子蟹的风味品质存在密切关系。文章根据近年来三疣梭子蟹营养和风味品质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三疣梭子蟹的性别、可食用部位以及养殖方式、成熟阶段及饵料组成等因素对三疣梭子蟹的营养成分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并对现有的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比较,以期为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生产及品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26-33]

    5  拟菱形藻软骨藻酸产生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生福 ,杨傲傲 ,刘华雪 ,李修岭 ,李伟斯 ,王士满
    2019, 9(3):34-44.
    [摘要](424) [HTML](0) [PDF 1.44 M](991)
    摘要:

     软骨藻酸是一种主要由海洋硅藻中的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藻类产生的具有强烈神经毒性的物质,该类物质可以与谷氨酸神经递质的受体相结合,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并对与记忆有关的区域产生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海洋药物,软骨藻酸还可以用于害虫的防治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了更好地研究其产毒机理、有效预防其危害、合理开发利用其杀虫特性,文章综述了软骨藻酸的理化性质,重点分析了影响软骨藻酸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藻种种类及生长周期、营养元素、细菌和微量金属等。这些因素或是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环境,或是直接作用于细胞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软骨藻酸的产生。总结分析了目前测定软骨藻酸含量的常用技术方法,如生物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测定、湿度光照和生物传感器等,阐述各种技术的适用情况,认为高效液相色谱、ELISA检测盒及快捷检测试纸条具有更高应用价值。同时,文章对软骨藻酸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在预防其危害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其潜在价值。〖JP〗[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34-44]

    6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水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残留量
    张华威 ,崔艳梅 ,王倩 ,韩典峰 ,罗晶晶 ,黄会 ,李佳蔚 ,宫向红
    2019, 9(3):45-52.
    [摘要](485) [HTML](0) [PDF 2.45 M](949)
    摘要:

     建立了海水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3种目标物在2.5~1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均为5.0 ng/L,定量限均为10.0 ng/L,加标回收率为76.6% ~ 107.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 ~ 12.7%。本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海水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同时测定,可为海水质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45-52]

    7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量
    杜静 ,黄会 ,张华威 ,罗晶晶 ,宫向红 ,张秀珍
    2019, 9(3):53-62.
    [摘要](454) [HTML](0) [PDF 2.37 M](899)
    摘要: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和7种多氯联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丙酮超声提取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LLE-GPC-SPE)联合净化,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1.0~1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 0,定量限为1.0~2.0 μg/kg,检出限为0.3~0.8 μg/kg,回收率在60.1%~111.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能满足残留分析技术要求,适用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同时测定。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蛤蜊、牡蛎和扇贝等贝类样品中将POPs的残留量,检出率最高的是p,p′-dichlorodiphenyl dichloroethylene(p,p′-DDE),其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53-62]

    8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的丁香酚残留
    林丽聪
    2019, 9(3):63-68.
    [摘要](382) [HTML](0) [PDF 947.21 K](940)
    摘要:

     建立了一种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丁香酚残留的方法。〖JP2〗血浆经甲醇提取,以乙腈和0.1%的氨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对待测物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肌肉经正己烷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100.0 μg/L 线性范围内,丁香酚在罗非鱼血浆中线性良好(r=0.998 5),平均回收率为97.0%~98.9%,相对标准偏差为1.14%~2.21%;在1.0~90.0 μg/kg线性范围内,丁香酚在罗非鱼肌肉中〖JP〗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0.2%~95.9%,相对标准偏差为1.91%~5.28%。血浆和肌肉中丁香酚的定量限分别为2.0 μg/L和2.0 μg/kg。实验结果满足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丁香酚残留的检测需求,可为日后丁香酚相关检测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63-68]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