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和方式不断丰富。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对虾的主养区,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苗种多使用来自福建、海南的一代苗;养殖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内土池养殖、室内覆膜养殖、室外土池养殖(大池塘、小池塘)等养殖方式。尽管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前景广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苗种质量难保证、土苗泛滥、滥用药物等,影响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因此,应加强对虾养殖和育苗过程的监管,扶持对虾育种研究,建立和规范育种体系,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加强疾病防治等工作,以促进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7-1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是掌握渔业水域环境本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展开。2015年为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成立30周年,自成立以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将着重研究分析30年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13-18]
中国罗非鱼养殖产量于2014年已达到15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位列中国水产品出口品种前三位。本文从罗非鱼产业链整体发展的角度,针对罗非鱼产业各不同环节,分析了各环节的现状及问题:一是苗种质量问题;二是化学物残留问题;三是养殖病害和微生物超标问题,四是出口罗非鱼产品腐败性问题。根据罗非鱼产业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联动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罗非鱼产业整体发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27-31]
为了构建渔业机械行业涉及专利标准的管理体系,保障标准和专利相结合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机械分技委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利用访谈法和资料法开展了对中国增氧机行业标准与专利现状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涉及增氧机专利的单位和个人。调查内容涉及国内增氧机专利和标准现状;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对涉及专利的处置方法;近期研究人员发表的涉及专利标准的论文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渔业机械行业涉及专利标准的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讨论。[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32-36]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了2015年上市出售前乳山海域养殖的太平洋牡蛎和广饶海域养殖的毛蚶、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等5种常见贝类中铜、铅、镉、铬、总汞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点估计法,通过计算贝类体内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商(HQ)评价食用上述5种贝类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贝类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太平洋牡蛎中的铜和镉以及毛蚶中的铅含量较高,处于中污染水平,其他贝类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然而暴露风险商(HQ)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仅在过量食用乳山养殖太平洋牡蛎时会存在镉的暴露健康风险,其中儿童受到的风险高于成年人,太平洋牡蛎中镉的摄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建立适合中国的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制定合理的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物限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37-44]
通过对干燥剂、分散吸附剂的种类及质量进行对比及优化,对鲮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HPLC-MS/MS)联用方法进行了优化。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无水硫酸镁为干燥剂,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与石墨化炭黑(GCB)为分散吸附剂,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无水硫酸镁对样品中水分干燥效果良好,50 mg PSA+10 mg GCB可达到净化效果。在优化条件下,MG和无色孔雀石绿(LMG)在1~5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1和0.999 37;方法检测限(LOD, S/N=3)为0.5 μg/kg。采用该方法对鲮空白样品进行检测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在2.0、10、25 μg/kg 3个浓度水平下,MG的加标回收率为82.5%~92.6%,LMG的加标回收率为84.6%~95.1%。将该方法用于鲮体内MG及LMG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得到MG和LMG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3.6、178.3 h,表明MG在鲮体内消除相对较快,但是其主要代谢产物LMG消除缓慢,直到40 d后低于检测限。本研究可为鲮等水产品中MG和LMG的检测提供支持技术,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数据。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