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的产出和水产品质量高度依赖产地水环境的地理特征和状况。然而,中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问题仍十分严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生物毒素、环境病原体及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因子可能是威胁水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更有效地保护中国渔业资源的产出潜力、品质特征和利用的可持续性,渔业产地环境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借鉴一些较新的理念,相关的渔业最基本的生境、产地环境要素以及环境水质基准等基础研究也需要尽快得到开展和推进。
地下海水是养殖用海水优良替代资源,然而其中过量的铁(Fe)和锰(Mn)会对健康养殖产生严重威胁。目前,常见水体中超标Fe、Mn去除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以此为理论与技术基础,地下海水中过量Fe、Mn的去除方法也得到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见水体中Fe、Mn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延伸至地下海水中过量Fe、Mn的去除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水产养殖工程提供参考数据。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水质监测工作实际,针对依据GB/T 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本研究介绍了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深入探讨了运用国标法进行水中COD测定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问题,指出在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测定水质COD时,做好以下具体工作,才能够确保大批量、成分复杂的未知水样COD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深入理解方法原理;选用有效期内的质量合格的分析纯以上试剂;提前做好测定中所需设备和仪器的准备工作;严格按规范进行样品测定预处理、加热操作与滴定过程;在测定样品的同时要进行至少4平行的加标质量控制;准确进行监测结果数据处理,切实加强结果填报规程。本研究对解决水体COD测定过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其他实际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研究了2012年7—12月和2013年4—9月山东省日照地区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生长呈等速生长,体重日增长率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脊尾白虾肥满度与体长和季节相关。利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池养脊尾白虾生长模型,计算得出极限体长、拐点月龄和极限月龄。观察到脊尾白虾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35.93 mm,体重为0.68 g;抱卵个体最小体长为36.35 mm,体重为0.73 g;最大抱卵个体体长为72.82 mm,体重为6.73 g。繁殖高峰均出现在4、5、7和8月,整个养殖期间最后繁殖个体出于9月底。脊尾白虾抱卵量(Y)与体重(W)之间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Y=261.48W-0.561 8。在水温为17~25 ℃和盐度为28~31的条件下,池养脊尾白虾的孵化幼体数量(X)与其体重(W)之间呈直线相关,其直线方程为:X=179.87W-244.25,估算出脊尾白虾卵子孵化率为46.00%。建议在日照地区于4月初放养抱卵脊尾白虾亲虾进行养殖。
为充分开发利用菲律宾蛤仔,提高菲律宾蛤仔的附加值,本研究采用化学法和仪器分析法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全脏器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进行了分析,运用氨基酸计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全脏器(湿基)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21%、16.40%、1.46%和3.01%。菲律宾蛤仔共检出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其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等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以氨基酸计分(AAS)评价,其第一限制氨基酸是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以化学评分(CS)评价,其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Met)和胱氨酸(Cys)。菲律宾蛤仔脂肪含量低,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者含量达30.4%,矿物元素比例合理,微量元素中Se含量较丰富。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全脏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丰富,保健效果好的海产品。
以多酚氧化酶特异性卵黄抗体为基础,4-己基间苯二酚和普鲁兰多糖作为复配因子,研究其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通过感官评定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的测定,确定0.5 g/L特异性卵黄抗体、0.005 g/L4-己基间苯二酚和10 g/L普鲁兰多糖配合使用保鲜效果最佳。处理后的南美白对虾,第3天虾头出现轻微黑变,比对照组延迟 1d;货架期延长至第6天,比对照组推迟2 d。该复配组合安全、高效,可作为潜在的添加剂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的保鲜。
介绍了活鱼运输中使用的镇静类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分析了镇静剂在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国内鱼用镇静剂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和适用性较强的检测方法并形成标准,对常用的鱼用镇静剂残留进行监控;进一步加强价廉质优和安全性高的新型鱼用镇静剂的开发。
复水后干重率是评定干海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对干海参进行浸泡、煮制和泡发处理,不同的测定条件会影响外源性物质的溶出,同时也会影响海参自身的营养物质损失。本实验通过研究干海参在浸泡、煮制和泡发过程中盐分和外源性糖的溶出规律,以及海参蛋白质的损失情况,对干海参复水后干重率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煮制过程对干海参外源性糖的溶出率和蛋白损失影响最大。干海参复水后干重率最佳测定条件为:干海参浸泡24 h,清洗,去除嘴部石灰质,切成约5 mm段煮制20 min,再泡发24 h。该条件下糖干海参中盐分溶出达99.90%,外源性糖残留率为2.50%,外源性糖残留质量仅占干海参总质量的0.90%。同时,蛋白质损失相对较少,淡干、盐干和糖干海参的蛋白总损失对复水后干重率的影响分别为-6.72%、-1.74%和-0.49%。优化后的测定条件兼顾了外源性糖的充分溶出和蛋白质的最少损失,提高了干海参复水后干重率测定的准确性。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钠柱净化,正己烷脱脂,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再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用流动相定容,紫外检测器254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用优化改进后的方法测定的甲基睾酮残留量,回收率为78.5%~86.5%,优于中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029—2006《水产品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测定》。改进后的前处理比较符合实验室实际操作,准确可靠、快速简便,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适用于批量样品同时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