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准是科学、技术、经验的综合成果,其本质属于技术范畴。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标准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履行公共管理与经济职能的技术工具,甚至密切关系着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标准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更加显著。本文拟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莱克多巴胺最大残留限量争端为例,深入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工作的对策建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1-5]
摘要:渔业名词术语是渔业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生产作业、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为探究渔业术语标准在促进渔业技术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传播、规范行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解决渔业行业中名词术语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渔业行业标准中名词术语现状的调查研究,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出解决我国渔业术语标准问题的方法是:了解我国渔业行业特点,对目前渔业名词术语及其英语翻译进行系统及科学的梳理与分析,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T10112—1999《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一部分:术语》制定和修订渔业行业术语标准。[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6-10]
摘要:作为一种有效的对冷冻品进行灭菌处理的技术,辐照在冷冻水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误解和恐慌。为了探讨辐照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本研究对国内外辐照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在辐照加工技术监控及消费者保障措施方面的不足,从标准与法规建设方面提出了将辐照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安全控制方面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辐照水产品市场规范化,充分发挥辐照技术在保障水产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11-14]
摘要:以FAO/WHO 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第34和42次会议对磺胺二甲嘧啶的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作用,并结合膳食暴露风险数据,探讨了其在水产品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以期为我国水产品生产中磺胺药物使用的风险评估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000-000]
摘要: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JECFA)第72次会议对食品中砷暴露的风险评估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无机砷的毒性、流行病学以及暴露评估研究(包括生物标志物研究、分析方法、形态学以及在食品及饮用水中的含量等),对砷及砷化合物毒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重新评估和提出了每周容许摄入量值(PTWI)。基于暴露平均量, 经过平均11年半的跟踪随访,委员会提出,癌症发病率比背景值增长0.5%的最低每日基准剂量(BMD0.5)为3.0 μg/kg b.w.,通过对影响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灵敏度调查分析,表明BMD0.5下限值(BMDL0.5)可能为每日2.0~7.0 μg/kg b.w.。委员会同时提出1988年第33次会议提出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15 μg/kg b.w.,即每日2.1μg/kg b.w.)由于在BMDL0.5范围内,因此不再适用并予以取消。[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00-00]
摘要:调查了我国沿海城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收集了我国近几年来海产品(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数据,利用“Risk Ranger”软件对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半定量风险评估,并对不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进行了分级。结果显示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分结果分别为48、49和59,显示鱼类为中度风险,虾类和贝类为高度风险,且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2种产品。结果表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开展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 (4):33-38]。
摘要:于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对珠江八大入海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调查,利用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现状,为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资料与生态风险依据。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2008年CODMn含量变化范围为1.22~3.98 mg/L,平均含量为2.39 mg/L;CODMn含量区域分布呈东南部河口磨刀门、洪沥门水域相对较低而南部鸡啼门北部虎门河口含量较高的变化趋势;各月份CODMn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8月、2月、11月、5月;以我国海水水质CODMn含量二类标准≤3 mg/L进行评价,CODMn污染指数均值为0.80,超标率为14.1%。调查发现八大入海口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潜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有机污染不容忽视,加强珠江流域污染防治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1,1(2):39-43]
摘要:采用LC-MS/MS法研究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 SEM)在海参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将2.5 g/kg呋喃西林添加到海藻泥中,投喂海参苗种,停药后,对海参体内残留的SE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EM在海参中残留并随时间推移含量逐渐降低。SEM在海参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49 018.06 μg/ L•h,消除半衰期t1/2为682.42 h,表观分布容积V1/F为
摘要: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对稻田养鱼土壤中苄嘧磺隆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苄嘧磺隆萃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此模型回归方程为:Y = 86.423 3 + 8.041 3X1 – 2.471 3X2 – 1.005 0X3 – 2.121 7X12 + 4.980 0X1X2 – 4.086 7X22 + 0.372 5X1X3 – 6.567 5X2X3 – 6.734 2X32,相关系数R2 = 0.967 6,模型的拟合性好,压力、提取温度和改性剂含量3个因素均为极显著。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为:压力34.83 MPa,温度为
摘要:总结了当前海参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海参养殖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指出了海参加工环节出现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海参产品质量提供有益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57-60]
摘要:介绍了鱼类能量收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温度、盐度、日粮水平、饵料种类、摄食水平、性别、体质量、遗传因子等多种影响因子对鲈、鲤、黄鱼等30余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的能量收支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61-67]
摘要:介绍了喹烯酮的作用机理、检测方法及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概述喹烯酮在水产动物中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现状,指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应进行的相关研究,并对该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68-70]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产品中乙酰甲喹含量的方法,用于监测水产品中乙酰甲喹的残留。样品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提取液提取,正己烷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50~1 000 µ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为20 µg/kg,在添加浓度20~100 µg/kg范围内,回收率都在70.0 %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10 %以下。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满足实验室大量、快速分析的需求。
摘要:高锰酸盐指数是常用的判定水质是否合格的检测项目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稀释因子对同一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结果的影响,并做了误差分析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因子的减小和取水样体积的增加,高锰酸盐指数(IMn)值越接近真实值。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加大水样的体积,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3):76-80]
摘要:建立了一种同时定性和定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来测定鲤(Cyprinus carpio)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提取液选用BEH C18(1.7 μm,
摘要:依据JJG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结果表示》,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鳗鲡中噁喹酸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和合成,得出了用HPLC法测定鳗鲡中噁喹酸的不确定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04):86-90]
摘要:利用铬(Ⅵ)和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反应,溶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值,且显色程度与铬(Ⅵ)浓度线性相关的相关原理,建立了一种监测水中六价铬含量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设定的最佳条件下,单个样品分析时间为133s,测定频率为27样/h,Cr(Ⅵ)浓度在0 ~400.0 μg/L 范围内与显色程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125 5x-0.004 01,相关系数r为0. 999 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9%,该法的检出限是0.4 μg/L,加标回收率在91.0% ~10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选择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合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检测,可用于监控渔业水域水质中六价铬的含量。[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4):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