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12(3).
    [摘要](38) [HTML](0) [PDF 358.07 K](1851)
    摘要:
    2  目录
    2022, 12(3).
    [摘要](52) [HTML](0) [PDF 265.50 K](1808)
    摘要:
    3  FeOOH-MIL-100(Fe)对海水养殖尾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研究
    朱克宇,周红,张沁鑫,谷晶,杨国军,王华
    2022, 12(3):1-8.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1
    [摘要](141) [HTML](0) [PDF 2.91 M](1937)
    摘要:
    为实现海水养殖尾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吸附去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MIL-100(Fe),并使用羟基氧化铁(FeOOH)对MIL-100(Fe)进行修饰,制备出MOFs负载FeOOH复合材料FeOOH-MIL-100(Fe),考察了FeOOH-MIL-100(Fe)对水中活性磷酸盐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FeOOH-MIL-100(Fe)具有八面体结构,结晶良好,尺寸约为1.5 μm。当水中磷酸盐浓度为0.50 mg/L时,60 min后FeOOH- MIL-100(Fe)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8%以上,表明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可实现对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高效去除。FeOOH-MIL-100(Fe)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表明FeOOH-MIL-100(Fe)对磷酸盐的吸附是由化学吸附主导的单分子层吸附。应用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FeOOH-MIL-100(Fe)可高效去除尾水中的活性磷酸盐,实现海水养殖尾水中活性磷酸盐的达标排放。[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01-08]
    4  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肌肉中滋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郭建港,何玉英,王琼,郑礼,李健
    2022, 12(3):9-1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2
    [摘要](65) [HTML](0) [PDF 1.07 M](1920)
    摘要:
    为比较分析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选育群体肌肉的滋味品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对中国明对虾2个群体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来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强度。结果表明:野生群体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 509 mg/100 g,显著高于选育群体的3 039.24 mg/100 g(P<0.05),选育群体中仅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野生群体中TAV>1的氨基酸有9种,选育群体为5种,说明野生群体中对滋味有贡献的游离氨基酸组成较选育群体更加丰富;野生群体中呈味核苷酸总量及其中的5′-腺苷酸(AMP)、5′-肌苷酸(IMP)含量均显著低于选育群体(P<0.05),其AMP、IMP的TAV值为0.79和5.12,低于选育群体,说明AMP、IMP对选育群体滋味贡献程度更高;野生群体中甜菜碱、K+、Ca2+、Na+和Cl-的含量及TAV值显著高于选育群体,其中仅PO3-4的含量显著低于选育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EUC为28.46 g MSG/100 g,显著高于选育群体的15.70 g MSG/100 g(P<0.05)。综上,野生群体肌肉的整体鲜甜滋味要优于选育群体,而脯氨酸、AMP、IMP和PO3-4对选育群体滋味贡献更加显著,同时表明选育群体也具有较好的水产滋味品质。[中国渔业质量与标注,2022,12(3):09-16]
    5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饲料中地西泮残留
    马丽莎,尹怡,谢文平,单奇,郑光明,李丽春,刘书贵,戴晓欣,赵城,魏琳婷,林嘉薇
    2022, 12(3):17-23.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3
    [摘要](66) [HTML](0) [PDF 1.80 M](1932)
    摘要:
    本研究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了测定水产品饲料中地西泮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经纯水和乙腈提取后加入无水硫酸钠除水及氯化钠盐析,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GCB粉净化后上机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地西泮在5~5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对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开展3个水平加标回收实验(0.15、0.25、0.50 mg/kg),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6.3%~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4%~7.8%,地西泮的检出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20 mg/kg,方法检出限远低于标准“NY/T 934—2005”的方法检出限1.00 mg/kg。该法具有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适合各种水产饲料中地西泮残留的测定。[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17-23]
    6  黄缘闭壳龟头骨、椎骨及附肢骨骼系统研究
    张钰伟,戴世明,赵旺,邓正华,黄星美,温为庚,马振华
    2022, 12(3):24-29.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4
    [摘要](60) [HTML](0) [PDF 1.74 M](1870)
    摘要:
    为揭示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的骨骼形态特征,使用X射线透视法对黄缘闭壳龟进行拍照及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的头骨窄而细长,与身体占比小,颅长为背甲长的27.09%~30.93%,颅宽为背甲宽的21.40%~27.66%,颅长为颅宽的1.35~1.72倍;脊椎骨由4枚颈椎、7枚躯椎、2或3枚荐椎和21或22枚尾椎组成,第1~7躯椎两侧连接着肋骨,肋骨宽度大小与躯椎的宽度一致,最后两枚躯椎所连接的肋骨宽度较窄;前肢骨比后肢骨长且粗壮,后肢扁平,骨骼较短小,通过胸盾和腹盾之间的铰链结构,黄缘闭壳龟的头、尾和四肢可完全缩入壳内,其腹甲前端(喉盾和肱盾)和后端(股盾和肛盾)分别与背甲闭合,将肉体完全封闭保护。通过骨骼系统特征得出,黄缘闭壳龟具有与生活习性相匹配的骨骼结构;X射线透视法可以清晰地观察黄缘闭壳龟骨骼结构,但由于物种特性,受背腹甲的影响,躯椎、荐椎和尾椎骨清晰度略低。黄缘闭壳龟骨骼的研究丰富了龟类的基础研究,可以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参考,并为在无损伤前提下研究珍惜或名贵物种提供了思路。[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24-29]
    7  评价鲜活淡水鱼营养价值的FOP标签方案研究
    黄泽颖
    2022, 12(3):30-38.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5
    [摘要](61) [HTML](0) [PDF 1.29 M](1856)
    摘要:
    为推进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在鲜活淡水鱼中的应用,引导消费者轻松识别和选购营养价值高的淡水鱼,本研究主要参考瑞典锁孔(Keyhole)标签、美国心脏检查标志、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美国指引星标签、荷兰选择标识、美国NuVal评分标签,借鉴这些标签的营养素度量法、评价鲜活淡水鱼的营养价值、信息显示形式等国际实践经验,基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的花骨鱼(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鲫(Carassius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雅鱼(Schizothorax)、丁桂鱼(Tinca tinca)、斑鳠(Mystus guttatus)、回头鱼(Back fish)、鮰鱼(Leiocassis longirostris)、钳鱼(Ictalurus Punctatus)营养数据,构建富含营养素食物(nutrient-rich foods,NRF)9.3模型,开展营养评价发现,12种鲜活淡水鱼的NRF9.3为0.47~1.16,鼓励性营养素含量均高于限制性营养素,其中,花骨鱼的营养价值最高。通过比较,12种鲜活淡水鱼适合采用评级FOP标签方案,建议将NRF9.3为0~0.49、0.50~0.99、1.00及以上的淡水鱼分别标示为1星级、2星级以及3星级,星级越高,代表淡水鱼的整体营养价值越高。[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30-38]
    8  基于Top-down控制图法评定大虾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中镉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
    谭秀慧,吴蓓琦,杨洪生,殷悦,郑伟,刘畅,张秋云,夏莉萍
    2022, 12(3):39-44.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6
    [摘要](53) [HTML](0) [PDF 1.00 M](1839)
    摘要:
    采用Top-down控制图法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测定大虾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中镉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按照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的检测方法,使用大虾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10050,对镉含量进行测定,基于Top-down控制图法对积累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表明测量结果符合正态性和独立性假设,控制图分析表明测量系统处于统计受控状态,GBW10050中镉含量的不确定结果为0.001 8 mg/kg。Top-down控制图法可准确反映实验室在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的测量水平,对于已经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实验室,推荐采用Top-down控制图法进行实验室质控水平的长期评定。[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39-44]
    9  江鳕生化遗传学特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张林,甘金华,何力,张涛,周剑光
    2022, 12(3):45-50.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7
    [摘要](62) [HTML](0) [PDF 1016.67 K](1877)
    摘要:
    为了解江鳕(Lota lota)生化遗传特性及其遗传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 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P)等4种同工酶在额尔齐斯河江鳕肌肉、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和眼睛6种组织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江鳕的4种同工酶在6种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 LDH、MDH、ADH 3种酶共记录出2个基因位点,其中 LDH1~LDH5、ADH1~ADH3、MDH1和 MDH2 为10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为 0.125~0.875,多态位点比例为83.33%;等位基因数为22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33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0 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23 4, Hardy-Weinberg 遗传偏离指数为0.361 9。杂合子处于过剩状态,表明额尔齐斯河江鳕尚未经历人工定向改良,其群体种质资源库仍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可为后续的人工育种提供良好的亲本。此外,肌肉中IDHP可作为江鳕特有的生化遗传学标记,为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注,2022,12(3):45-50]
    10  主流作业方式渔船电力推进方式节能性对比分析
    李建宇,张怡,赵新颖,谌志新
    2022, 12(3):51-56.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8
    [摘要](61) [HTML](0) [PDF 1.64 M](1868)
    摘要: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电力推进系统作为船舶新型推进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渔船中,电力推进相较于常规推进方式,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节能环保、便于控制及维修等优点, 且系统冗余、安全性更好。本研究通过对36.5 m拖网渔船、53.0 m围网渔船、49.5 m延绳钓渔船3种电力推进渔船在航行工况、下网工况、起网工况、停泊工况下能耗数据采集、比对,与同级别的常规动力渔船的航次油耗等数据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分析数据,总结出电力推进系统在不同作业渔船中的适用性能差异,本研究认为延绳钓渔船采用电力推进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明显,而拖网渔船节能效果最不明显。[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3):51-56]
    11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方法与对策
    慕翠敏,王慧
    2022, 12(3):57-63.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09
    [摘要](83) [HTML](0) [PDF 998.73 K](1869)
    摘要: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然而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安全事故频发,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通过培育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推广完善多种健康养殖模式、开发高效环保型饲料及建立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技术体系等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同时应用水产品HACCP体系,可识别水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危害环节,对养殖场环境、水源和水质、苗种的选择与投放、饲料与投喂、养殖病害防治与日常管理、流通及储存条件7个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构建“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安全网,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为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可在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同时,应用HACCP体系。[中国渔业质量与标注,2022,12(3):57-63]
    12  食品中金刚烷胺的危害、检测方法和残留风险研究进展
    赵军强,韩典峰,田秀慧,王景,刘鸽,丁玉竹,彭中校,薛敬林,刘永春,乔瑞光,徐英江
    2022, 12(3):64-71.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10
    [摘要](95) [HTML](0) [PDF 1.04 M](1833)
    摘要:
    金刚烷胺是一种抗病毒药物, 能够改善帕金森氏症状和预防流感病毒。因其具有价格低廉和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效果等特点常被用于防治禽流感。但过量使用金刚烷胺, 会使其在环境和食品中产生残留, 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 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 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尽管各国开始限制金刚烷胺的使用, 但目前市场上部分食品中, 仍能检出金刚烷胺残留。本研究对食品中金刚烷胺的危害、仪器分析检测方法和残留风险进行分析, 为开展更广泛的动植物中金刚烷胺残留量测定及其造成的食品和生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注, 2022,12(3):64-71]
    13  大黄鱼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
    2022, 12(3):72-74. DOI: 10.3969/j.issn.2095-1833.2022.03.011
    [摘要](56) [HTML](0) [PDF 507.34 K](1816)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