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6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上海市售鳜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性
    詹倩云 ,史永富 ,黄冬梅 ,韩峰 ,田良良 ,沈晓盛 ,于慧娟 ,蔡友琼
    2016, 6(4):1-5.
    [摘要](909) [HTML](0) [PDF 796.35 K](893)
    摘要:
    对上海市售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取样,测定其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并对消费者食用鳜导致的汞暴露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汞在鳜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存在差异:心脏中的总汞含量最高,含量范围为0.016~0.085 mg/kg;肝脏中总汞含量次之,含量范围为0.032~0.041 mg/kg;肌肉中总汞含量范围为0.011~0.064 mg/kg;其他内脏器官含量较低。检测结果发现总汞在鳜体内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即心脏>肝脏>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背部肌肉>鳃>肾脏>肠>脾脏>胰腺>生殖腺>脑。鳜肌肉中总汞平均含量约为0.025 mg/kg,低于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标准限量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参考摄入量(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对鳜的食用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普通成年人(体重以60 kg计)平均每周通过鳜摄入总汞的量相当于PTWI的1.13%,说明该批样品对于一般人群不会带来汞暴露风险。本研究可为监管、生产、科研等部门了解鳜体内总汞含量、食用风险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4):1-5]
    2  长江下游流域铜锈环棱螺体内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估
    宋超,张聪,孟顺龙,邴旭文,陈家长
    2016, 6(4):6-11.
    [摘要](669) [HTML](0) [PDF 1.26 M](783)
    摘要:
    为掌握长江下游江段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选取长江安徽江段和太湖为采样点,铜锈环棱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重金属情况进行了监测。于2015年8月采集了35份铜锈环棱螺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螺肉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捕获的铜锈环棱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残留,Cd、Cr、Pb、Cu、Zn的残留均值分别为0.083、1.155、0.849、13.931和39.780 mg/kg。与国家相关标准作比较,Cr和Pb的超标率分别为14.29%和28.57%,其他元素均没超标。对采集地点的重金属含量分析,铜陵地区整体重金属水平含量较高,安庆地区Pb和Cr的含量较高。通过对人群食用风险评估表明,成人每周食用长江下游铜锈环棱螺Cd、Cr、Cu、Zn的摄入量相当于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的3.32%、40.12%、0.93%和1.33%,因此,食用长江下游的铜锈环棱螺对一般人群带来重金属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敏感人群对食用铜锈环棱螺的频率还应值得注意。研究结果为长江下游流域河流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实现科学的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长江下游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3  菲律宾蛤仔对阿特拉津的富集与消除规律
    王玮云,刘丽娟,张华威,任利华,姜向阳,姜芳,孙灵毅
    2016, 6(4):12-16.
    [摘要](733) [HTML](0) [PDF 882.60 K](869)
    摘要: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对养殖海水中阿特拉津的富集和消除规律。在水温(20±1) ℃,阿特拉津暴露浓度分别为1.0、10.0和200 μg/L的养殖海水中,菲律宾蛤仔中阿特拉津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3个暴露组中,菲律宾蛤仔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降低,而后维持在某一含量水平(分别为5.2、30.5 和420.1 μg/kg),仅产生小幅波动。3个暴露浓度下,菲律宾蛤仔中阿特拉津含量分别在第4天、第4天和第2天达到富集最大值,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5.4、6.15、3.56。在消除实验中,菲律宾蛤仔中阿特拉津含量迅速下降,3个实验浓度下降到低于检出限的时间分别为1、4和8 d。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对阿特拉津具有快速富集和快速消除能力,本研究可为海水贝类食品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4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3011的毒性效应
    刘慧慧,黄会,韩典峰,薛敬林,任传博,张华威,罗晶晶,张秀珍
    2016, 6(4):17-22.
    [摘要](766) [HTML](0) [PDF 796.99 K](742)
    摘要:
    通过分析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的生长抑制、叶绿素a含量、总超氧岐化酶(T-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了喹烯酮对两种微藻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如下:1)喹烯酮对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24 h-EC50为1.85 mg/L。喹烯酮对等鞭金藻3011的24 h-EC50为0.41 mg/L,表明喹烯酮对等鞭金藻3011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新月菱形藻更敏感。2)暴露24 h后,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大,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等鞭金藻3011叶绿素a的含量基本不受影响。3)暴露24 h后,两种海洋微藻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升高均显著增加(P<0.05),各实验组丙二醛(MDA)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其中等鞭金藻3011对喹烯酮更敏感,说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能造成氧化胁迫,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具有显著急性毒性效应,对两种微藻而言,喹烯酮属于高毒物质,等鞭金藻3011对喹烯酮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兽药喹烯酮的使用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
    5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在水环境中残留研究进展
    黄会,刘慧慧,王共明,韩典峰,张华威,董晓晓,张秀珍
    2016, 6(4):23-30.
    [摘要](984) [HTML](0) [PDF 776.67 K](4180)
    摘要: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自开发以来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养殖环境中污染已经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毒性、检测方法以及水环境中污染状况等研究进行综述。目前,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性、检测方法,污染状况分析,其中残留检测多存在于植物及淡水环境中。因此,急需加强养殖水环境中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污染状况调查研究,为水环境中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检测方法的开发及限量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4):23-30]
    6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沈俊炳
    2016, 6(4):31-36.
    [摘要](706) [HTML](0) [PDF 714.91 K](795)
    摘要:
    为验证检验机构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及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比对,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新开发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溶液、移取定容体积、试样重复测定、回收率和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中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求试样含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c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试样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rep,而L-羟脯氨酸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us也不容小觑。上述3个方面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注意,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本研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得出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为(50.44±8.80) mg/L,k=2.576。研究结果为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新方法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4):31-36]
    7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渔业养殖环境中硝基呋喃代谢物
    成强,陈京都,吴红军,王龙根
    2016, 6(4):37-43.
    [摘要](828) [HTML](0) [PDF 981.66 K](769)
    摘要: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优化了渔业养殖水和底泥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检测的方法。确定以2-硝基苯甲醛为衍生剂,样品经60 ℃高温振荡衍生4 h,再经乙酸乙酯提取,C18色谱柱分离,在正离子反应模式下以大气压电喷雾源电离,采用多反应监测,内标法定量。方法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出限为0.1 ng/mL(g),定量限为0.25 ng/mL(g),在0.25~10 ng/mL(g) 线性范围良好,0.5、2.0、5.0 ng/mL(g) 3个添加水平回收率范围为91.3%~102.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本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准确以及快速的优点,可以满足渔业养殖环境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监控要求。[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4):37-43]
    8  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焦宝玉,贾砾,曾令春,张凤枰 ,刘耀敏,张特,范小敏
    2016, 6(4):44-51.
    [摘要](785) [HTML](0) [PDF 1.35 M](780)
    摘要:
    为摸清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地区养殖水体区域性问题,降低养殖风险,于2014年3—11月对实验池塘18项水质指标进行跟踪,并利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池塘水质评价和水质过程管理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透明度、活性磷、浊度、溶氧、氧化还原电位等8项指标权重之和达到了80%,综合考虑监测指标间的关联关系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以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透明度、活性磷、溶氧、温度、pH等8项指标为池塘日常管理监控因子。该地区主要指标变化范围为:氨氮0~1.0 mg/L,亚硝酸盐氮0 ~ 0.5 mg/L,硝酸盐氮0~3.5 mg/L,透明度10~40cm,活性磷0.1~0.8 mg/L,溶解氧3~9mg/L,水温16.9~29.2℃和pH7.22~8.85。该地区池塘在养殖前期出现高pH的现象,是各项因素叠加的综合结果;养殖中后期应重点关注水体的脱氮处理,预防长期高浓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毒性指标累积带来的风险。本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池塘水质调节和养殖过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6(4):44-51]
    9  池养罗氏沼虾形态参数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杨明,丁福江,戴习林,臧维玲
    2016, 6(4):52-59.
    [摘要](738) [HTML](0) [PDF 2.41 M](770)
    摘要:
    形态关系在甲壳动物的生长特性、遗传育种、种群资源评估和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2015年5月至9月开展了罗氏沼虾土塘养殖实验,期间采集样品321尾,开展了罗氏沼虾形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长度性状之间呈线性相关,各拟合方程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在0.943 4~0.997 5之间;额剑长(rostrum length,RL)分别与头胸甲长(carapace length,CL)、头长(head length,HL)、腹长(abdominal length,AL)、体长(body length,BL)和全长(total length,TL)的比值在BL为1~4 cm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4 cm以后比值逐渐下降;CL分别与HL、AL、BL和TL的比值在BL达4 cm之前基本呈下降趋势,在BL达4 cm后呈现上升趋势;HL分别与AL、BL和TL的比值均呈现上升趋势;AL与BL或AL与TL的比值逐步下降,说明随着BL的生长,AL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与CL/BL比值逐渐增大相互吻合;BL/TL在BL达4 cm之前呈下降趋势,4 cm之后逐步上升,趋势平缓。各长度参数与体重之间呈幂函数相关。本研究基于形态性状测量数据,得出池养条件下罗氏沼虾额剑长、头胸甲长、头长、腹长、体长、全长之间以及各长度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充实罗氏沼虾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