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5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杨健
    2015, 5(2):1-7.
    [摘要](1095) [HTML](0) [PDF 1.38 M](840)
    摘要: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目前它却已沦为了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有效解决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业已成为中国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以及突破环境约束发展现代渔业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有效开展污染物和胁迫因子的诊断和预警,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传统的理化分析相比,生物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更直接而真实地判断水体中污染物潜在的生物毒性和危害程度,把握对渔业生物和生态系统有中长期影响的污染源及其动态,并能通过暴露实验来探寻和确认更多传统、新型和未知污染物/胁迫因子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机制。目前以指示生物和生物标志物为代表的水环境生物监测、诊断和预警,已经成为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特别是在基于双壳贝类的海洋和淡水“贝类观察”指示生物监测体系和基于更广泛的指示生物体内生化、遗传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类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和技术突破,在污染物/胁迫因子的早期、快速、客观诊断和预警方面成效显著。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指示生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技术,必将为最大限度地挽回由污染/胁迫导致的渔业损失,修复受损的渔业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该研究领域也希望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  
    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3-3-1-2产胞外多糖对黄盖鲽生长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李凯 ,郑风荣,杜宗军,王波,张宁,齐鲁,林学政
    2015, 5(2):8-14.
    [摘要](857) [HTML](0) [PDF 1.62 M](849)
    摘要:

     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0、0.5、1.0、1.5和2.0 g/kg)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3-3-1-2产胞外多糖(EPS)对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生长和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础饲料中EPS添加量为1.5 g/kg时,试验组黄盖鲽的体重和体长均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为1.0和1.5 g/kg试验组的脾脏和后肠淋巴细胞呼吸爆发能力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1.5 g/kg试验组的脾脏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脾脏和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明显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为1.5和2.0 g/kg试验组的肝脏蛋白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明显提高,呈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试验组黄盖鲽均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且添加量为1.5 g/kg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50.0%)。由此得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3-3-1-2产EPS可促进黄盖鲽生长,提高特异性免疫活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活力,提高黄盖鲽抗病能力,且添加量以1.5 g/kg效果最佳。

    3  不同家系中国对虾形态性状与抗病力的关系
    董世瑞,吕瑜峰
    2015, 5(2):15-21.
    [摘要](811) [HTML](0) [PDF 1.05 M](842)
    摘要:

     对中国对虾13个家系分别投喂毒饵,使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测定个体的体长、全长和体重,记录存活时间,计算各家系的存活率。χ2检验比较家系间存活率差异。SPSS11.5软件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体长、全长和体重为自变量对以存活时间做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通过对相关系数的分解,剖析各家系形态性状对存活时间的直接作用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家系间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各家系体长、全长和体重的表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形态性状与存活时间的相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家系间体长、全长和体重对存活时间的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间接影响差异较大。各家系的决定系数均小于0.85,说明体长、全长和体重均不是影响各家系对虾感染WSSV存活时间的主要相关性状。研究表明,通径分析可揭示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真实关系,为家系选育及家系内选育高抗病力对虾提供依据。

    4  盐冰保鲜对冰鲜鳙鱼头品质的影响
    亚本勤 ,杜雪莉,佘容,蒲亚军,张凌晶
    2015, 5(2):22-27.
    [摘要](1149) [HTML](0) [PDF 1.15 M](842)
    摘要:

    为延长火锅店鲜鳙鱼头的保质期,本研究以鲜鳙鱼头为原料,模拟火锅店的保鲜贮藏方法,对鱼头的感官指标、理化检测指标(pH、K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以探讨不同贮存条件对鱼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5~20 ℃,鱼头与盐冰比例为1∶6(V/V),用泡沫箱包装的条件下,第6天内感官评定评分一般,第7天时冰鲜鳙鱼的鱼头K值 为18.6%,细菌总数为5.7×103 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为12.6 mg/100 g,保质期最长可达6 d。本研究为火锅店鱼头鲜活保鲜提供了理论资料。

    5  
    山东沿海地市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DDTs残留及其风险评价
    任传博,薛敬林,董晓晓,张华威,孙玉增,乔丹,刘慧慧,田秀慧,徐英江,王茂剑
    2015, 5(2):25-30.
    [摘要](7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了山东省沿海7地市养殖刺参中DDTs残留水平,并采用食品安全状态指数和危害残留物的风险系数评价了其潜在风险。采集的89个刺参样品中DDTs含量范围为N.D.~82.4 μg/kg(以湿质量计),均低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亦低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计算食品安全状态指数和危害残留物的风险系数,确定了刺参中DDTs残留为可接受风险。本研究可为深入开展刺参食品安全性预警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6  
    WTO成员有关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何雅静,李乐,房金岑,孟娣,宋怿
    2015, 5(2):28-34.
    [摘要](766) [HTML](0) [PDF 1.26 M](815)
    摘要:

     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技术性贸易措施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水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和研究各国的措施通报发布趋势,有利于中国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的深入评议和应对工作。以2010—2013年渔业领域接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数据为分析基础,全面介绍和研究了近几年通报的发布趋势,并就中国如何应对水产贸易壁垒提出了综合建议,旨在及时分析WTO成员发布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加强对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和预警工作。

    7  
    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实验
    王田田,刘丽娟,孙灵毅
    2015, 5(2):35-41.
    [摘要](884) [HTML](0) [PDF 789.68 K](854)
    摘要:

     养殖生产中4种除藻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白天水温12~16 ℃)下,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较小。高温条件(26 ℃)下,藻苔净、苔草必杀、青苔速灭和苔藻净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的96 h LC50分别为123.211、57.004、62.745和149.942 mg/L;对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21.257、17.347、42.530和8.681 mg/L。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依次为苔草必杀>青苔速灭>藻苔净>苔藻净;对刺参的急性毒性依次为苔藻净>苔草必杀>藻苔净>青苔速灭,同种除藻剂对不同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不同。相对于低温测试结果,高温下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增强,两种生物的耐受性降低,但安全浓度仍均高于建议最大使用量。

    8  海水双壳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刘丽娟,任利华,姜芳,刘小静,张秀珍
    2015, 5(2):42-48.
    [摘要](1454) [HTML](0) [PDF 867.47 K](845)
    摘要:

     海水双壳贝类能够大量、快速富集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属微生物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至今已发现多种人类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与食用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贝类有关。对海水双壳贝类进行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贝类安全质量标准和贝类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对保障贝类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水双壳贝类常见致病微生物,以及贝类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特殊性,对国内外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中国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国的海水双壳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9  喹噁啉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刺参体内的分析和鉴定
    孙伟红 翟毓秀 邢丽红 李兆新,郭萌萌,付树林,郭江涛
    2015, 5(2):49-55.
    [摘要](964) [HTML](0) [PDF 2.51 M](708)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复合质谱(LC-MS/MS-Qtrap) 分析和鉴定海参中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的结构。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集使用预设定多反应监测 (sMRM) -信息依赖性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 模式。海参按10 μg/mL质量浓度分别进行喹乙醇、乙酰甲喹和喹烯酮药浴,整只取样进行测定。采用Analyst 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保留时间和各色谱峰质谱裂解规律,比较确定喹噁啉类的主要代谢产物,同时根据质谱二级裂解规律对代谢产物结构进行推测。结果显示, 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N4-还原喹乙醇(Q5)和脱二氧喹乙醇(Q6)是喹乙醇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MQCA、N1-脱氧羰基还原乙酰甲喹(Q1)、脱二氧乙酰甲喹(Q2)和脱二氧羰基还原乙酰甲喹(Q3)是乙酰甲喹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MQCA、脱二氧喹烯酮(Q4)和N1-脱氧喹烯酮(Q7)是喹烯酮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本研究建立了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的标准EPI谱库,实现了对海参样品中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高灵敏的准确定性分析。

    10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珍 王宁,李振兴
    2015, 5(2):56-64.
    [摘要](975) [HTML](0) [PDF 1.01 M](815)
    摘要:

     辐照作为一种冷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目前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看法不一,国内外相关食品法规均要求在标签上予以明确标注,因此对辐照食品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以辐照引发的脂类、蛋白质、DNA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改变为基础,开发了不同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辐照食品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借鉴。

    11  恩诺沙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唐锡招 ,李兆新 ,邢丽红,吴燕,吴海燕,张婷婷
    2015, 5(2):65-74.
    [摘要](1268) [HTML](0) [PDF 2.66 M](607)
    摘要: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F)为第3代人工合成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恩诺沙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较多,但是对恩诺沙星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恩诺沙星在真菌作用下、在陆生动物(畜牧类、家禽类和其他类动物)和水生动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情况,旨在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恩诺沙星提供指导,为修订恩诺沙星在鱼体内最大残留限量提供理论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