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含量调查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Z30100);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8)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 PFASs)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显著的生物富集效应及明显的生物毒性特点,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JP2〗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调查分析了2015—2017年间中国东海区域4个省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的17个城市12种鱼类水产品519个样品中的19种PFASs的残留情况及分布规律,发现PFASs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河鳗(Anguilla japonica)、鲫(Carassius aurat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 )等鱼类水产品中的检出率较高。19种PFASs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rooctane sulfonates, PFOS)的检出率、含量均最高,分布最广。随着PFASs碳链长度的增加,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作用增强,长链全氟羧酸化合物在所采集的鱼类样品中均有检出,尤其是目鱼和鳙样品中。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PFASs平均检测含量,发现江苏省采集的鱼类样品中PFOS的平均检出含量最高,为0.88 μg/kg;浙江省采集的样品中PFASs的检出种类最多,达10种。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 daily intake, ADI)评估得到PFOS的风险值低于人均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结果表明,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PFOS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暂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即时危害。本研究对了解近3年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PFASs的含量水平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长期监测东海沿海省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累基础数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3):13-21]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叶洪丽, 余玮, 史永富,等.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含量调查研究[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4):13-21.[J]. Chinese Fishery Quality and Standards,2019,9(4):13-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8-21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